标题: | 《淄博市城市桥梁事故隐患应急预案》和《淄博市城市道路塌陷事故应急预案》政策解读 | ||
---|---|---|---|
索引号: | 113703000043114632/2020-5025384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0-03-20 | 发布机构: | 淄博市城市管理局 |
一、起草背景
近年来哈尔滨、无锡等地多处频发城市桥梁坍塌事故;今年1月份西宁发生道路塌陷事故并引发燃气爆炸的次生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不良的社会效应。城市桥梁事故隐患和城市道路塌陷是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风险点,起草该2项预案,首先明确市及区县各级各部门的应急工作职责和应急处置要求,有效地指导应急抢险、救援工作;其次从源头上加强市政设施的日常巡查、定期检测和养护维修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隐患,能够防止城市道路塌陷事故的发生。
二、有关依据
1.《关于修订发布淄博市城市桥梁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淄建发〔2014〕40号);
2.《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
三、主要内容
(一)《淄博市城市桥梁事故隐患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为了有效应对城市桥梁养护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和问题隐患,处置突发性城市桥梁事故灾难和重大险情,及时采取应急控制措施,组织实施抢险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国家、省、市相关法规、文件规定。
1.3适用范围:适用于淄博市城市桥梁养护管理过程中问题隐患的防范和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
1.4工作原则:以人为本、以防为主、属地管理、分级管理。
2.组织体系及职责
2.1机构设置:市级城市桥梁养护管理事故隐患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和区县(功能区)城市桥梁养护管理事故隐患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
2.2市级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2.3区县指挥部主要职责
3.问题隐患的预防
3.1检测评估:要按照“以防为主”的原则,按照规范、标准要求开展城市桥梁日常巡查、定期检测、特殊检测;并根据需要对大型、特殊结构桥梁及BCI评级较低的桥梁开展在线健康监测,对中小型桥梁开展桥梁集群监测。
3.2隐患处置:要对城市桥梁存在的问题隐患及时进行整治。对BCI评分为D级及以下桥梁,要设置警示标志,必要时限制车辆及行人通行;对BCI评分为E级的桥梁,要设置警示标志,同时禁止车辆及行人通行。
3.3预防保护:要在城市桥梁两端显著位置设置桥名牌,标明桥梁名称、养护管理单位、责任人、联系电话等信息,及时处理群众关于城市桥梁问题隐患和安全事故的报告举报;要做好桥梁设施的防护工作,按照规范要求设置限载标志,对超载超限车辆多发路段的桥梁要设置限载限高防护设施;要建立执法联动机制,对超载超限车辆上桥、违规依附桥梁架设管线和广告牌等设施、违规在桥梁施工控制范围内施工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区县指挥部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4.应急响应
4.1事故分级:按照城市桥梁的损坏程度和事故性质,分为一级事故、二级事故、三级事故三个级别。
4.2响应程序
4.3预案启动
4.4新闻发布
4.5响应结束
5.应急保障
5.1队伍物资保障
5.2组织通讯保障
5.3医疗卫生保障
5.4环境保护保障
5.5交通保障
5.6经费保障
6.后期处置
6.1善后处置
6.2调查和总结
6.3奖惩责任
7、附则
(二)《淄博市城市道路塌陷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为了对城市道路塌陷事故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路面抢险和洞内人员撤离抢险等工作,防止事态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国家、省、市相关法规、文件规定。
1.3适用范围:适用于淄博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城市道路塌陷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处置;未移交城市道路养护维修管理单位的城市道路塌陷事故的处置,可参照本预案,由相关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1.4工作原则:以人为本、以防为主、属地管理。
2.组织体系及职责
2.1机构设置:市级城市道路塌陷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级领导小组)和区县(功能区)城市道路塌陷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以下简称区县指挥部)。
2.2市级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2.3区县指挥部主要职责
3.问题隐患的预防
要按照“以防为主”的原则,按照规范、标准要求开展城市道路日常巡查和养护维修管理工作;加强城市道路塌陷事故的预防工作,尤其是对曾出现路面塌陷事故、路面沉降和地下采空区路段、公交车站和路口等重车启停路段、供水管涵年代久远和易破损渗漏路段等,要引起高度重视。区县指挥部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4、应急响应
4.1事故分级:按照城市道路塌陷的损坏程度和事故性质,分为一级事故、二级事故、三级事故三个级别。
4.2响应程序
4.3预案启动
4.4新闻发布
4.5响应结束
5、应急保障
5.1队伍物资保障
5.2组织通讯保障
5.3卫生医疗保障
5.4环境保护保障
5.5交通保障
5.6经费保障
6.后期处置
6.1善后处置
6.2调查和总结
6.3奖惩责任
7、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