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现代水网,推动淄博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6035
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
16035
建议人:
主办单位: 淄博市城市管理局
答复时间: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对市十六届人一次会议代表

16035号建议的答复

 

您提出的建设现代水网,推动淄博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面落实城市防汛备汛工作

作为全市城市防汛主管部门,市城市管理局深刻汲取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全方位梳理、落实城市防汛备汛工作。

(一)未雨绸缪,夯实城市防汛基础。一是预案当先。修订印发了市级城市防汛应急预案,明确了“指挥部+成员单位+区县+应急救援力量”的城市防汛指挥体系。二是超前预警。与气象、广播电视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并充分利用户外大型广告屏,多渠道及时发布防汛预警信息。三是强化应急措施。重点在下穿桥涵设置警示屏、警示灯,必要时采取硬隔离、交通管制等措施,确保过往车辆和行人安全。下一步,高标准开展城市防汛应急演练。从实战角度出发,统筹组织城管、交警、消防救援支队、镇办、社会救援组织等各方力量,多科目、多场景开展演练,锻炼抢险队伍,提高应急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

(二)抓牢重点,全面开展清淤除障和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全市已疏通、维护雨水管网929余公里,检修维护雨水泵站18座,清掏雨水口5.3万余个。下一步,扎实推进排水设施清淤除障工作,督导区县加快进度,严把质量,有效保障管网、泵站排水效能。

(三)着眼极端天气,提升“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能力。一方面加强物资储备。市级储备“龙吸水”大型排水泵车2台,橡皮艇6艘,高空照明灯3台。区县城管系统储备排涝泵106台,冲锋舟、橡皮艇20艘,发电机63台,编织袋9.59万条,铁锹(铁镐)4172把,防汛沙4549立方,雨衣雨鞋1911套,各类警示标志1081个。另一方面强化组织动员。全市城管系统与蓝天救援队、红狼救援队等社会救援力量建立联动机制,有效提升极端天气下的抢险救援能力。下一步,做好全面进入汛期值班值守。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汛情形势,重要情况及时调度指挥。同时,加强城市防汛全员工作机制,降雨天气做到全员上阵、全员上路,第一时间采取加快积水下泄及交通疏导等措施,把防汛工作落细、落小、落到实处,全力保障城市安全度汛。

(四)强化预判,提升城市防汛智慧化水平。结合全市“一网统揽”工作,会同市大数据局开发建设城市防汛平台,平台的软件开发和模块搭建已完成。针对下穿公铁桥涵、地下空间、重要道路、重点河道等部位的监控视频,正进行汇聚联接工作。下一步,加快推进“一网统揽”城市防汛平台建设,重点推进视频监控、水位传感器等设备的升级改造,对区县城市防汛重点部位的监控视频进行汇聚、整合,全面提升城市防汛智能化水平。

二、持续做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作

加强运行监督管理,推进提升改造。一是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规范化运营管理已纳入“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考评体系,按照要求,每月组织对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现场考评,以评促改,督促企业规范运行。二是统筹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除部分污水处理厂外,我市计划“十四五”期间对其余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三是通过强化日常监管,实现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出水达标排放,不断提高我市水生态环境质量。

 

 

 

 

 

 

                        

 

 

 

 

 

案由: “水”的安全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近年来,我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全面落实省、市委部署要求,水利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但是目前我市在水网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对于我市高质量发展还存在着瓶颈和制约,因此加强现代水网建设,对推动我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案据:一、全市水资源短缺,水资源保障先天不足,我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的15%,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对引黄引江水依赖大,因此,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二、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仍不完善,个别骨干河道未实现系统治理,乡村河道、山洪沟防洪除涝能力普遍不足,汛期行洪安全仍存在隐患。 三、水生态环境仍未根本改善。我市河流均为雨源型,存蓄调控能力偏弱,非汛期大部分河道依靠中水补水,河道生态基流用水水量和水质得不到有效保障。 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水旱灾害防御,合理配置水资源,建设河湖健康体系,提出以下方案: 一、加快构建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推进实施“防洪水、排涝水”重点提升工程,加快骨干河道及重要支流、山洪沟、乡村河道的综合治理,推进实施病险水库、水闸和塘坝的除险加固,确保骨干河道达到流域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山洪灾害重点区域监测预警预报体系更加完善。 二、加快构建完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系建设。通过“抓节水、引客水、蓄雨水、用中水”等综合措施,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客水资源,加快引黄、引江客水配套工程建设;积极利用雨洪水,积极拦蓄雨洪水资源,提高地表水拦蓄利用能力;推广使用再生水,提高城市再生水利用率。 三、加快构建完善水生态保护修复体系。推进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滩区治理、水土保持等工程,统筹实施河道治理、水量保障、水生态保护、水系连通等工程建设,加大地下水压采和回灌补源力度,加强南部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推进农村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落实河湖岸线用途管控措施,实现美丽河湖建设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