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关注】中国网对我市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及全民城管工作成效作重点报道 | |||
|
|||
淄博城管:城市管理,多“精细”都不为过 齐国故都、陶瓷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足球起源地…… 初见淄博,是烟火闲适的一座小城,山东地理几何中心,鲁菜发源地;今日再见已是智慧城市,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9个在淄博实现规模化发展,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第5次入选国务院督查激励名单。 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用5年左右时间,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塑成优势。当前,正处于转型跨越关键期的淄博,愈发敢创新、敢突破、敢于闯入新赛道,开辟新领域,迸发出“韧”性成长的盎然生机。 一群可爱的人,做着快乐的事。把家安在城市里,城市建在公园里,公园绽放在精细化城市管理的细枝末节里——于是,淄博有了“表里如一”的城市扩张力,“不待扬鞭自奋蹄”! 以“微治理”撬动“大改善” 上午9点30分。桓台金洲花园便民摊点安置区。 刘大姐守着一辆小小的“营养粥饭团”餐饮车,一边笑脸迎客,一边利索地忙着手里的活计:揭开不锈钢粥桶的盖子,舀起冒着热气的小米粥,装杯打包。 “我住金洲花园,早年务农,现在有空闲时间,想推个餐车出门做点小买卖,正好小区门口就有免费位置。”刘大姐笑着说,“城管考虑的怪周到,建这么个安置区,我们安稳赚点零花钱,不用担心占道经营被处罚。” 像这样的便民摊点安置区,仅在桓台县就有大大小小13处。对于淄博城市管理局来说,这是“便民、为民、利民”原则的一次生动实践。 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科学管控流动摊点。“近年来,我局在充分调研群众需求基础上,在建成区内合适地段累计投资90万元设置便民摊点安置区。”据桓台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李洪波介绍,13处安置区均在醒目位置设置标志牌,标明经营区域、管理标准、经营范围等相关内容,可容纳流动摊点430余处,有效疏导了夏季进城的瓜农、菜农摊点,便民不扰民。 “当然,安置区的设置并非一劳永逸。我们同时采取定人定岗和机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管控早中晚时段流动摊点‘见缝插针’的现象,营造良好的市容交通环境,让城市既有‘风度’,又有‘温度’。”李洪波说。 上午9点40分。俪都精品街。 店铺进入有序营业状态。精品街中间的空地上规划出整齐的停车位,来往车辆络绎不绝,不多时已将面积不大的停车场近乎“填”满。和煦暖阳下,人们尽情释放着购物的热情,为本就“招财进宝”的一处地角平添了几分生机勃发的乐趣。
“你能想象出来这里之前的样子吗?”桓台县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李志永手指掠过各家店铺,整洁划一又各具特色的户外广告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招徕顾客。 “用‘暗无天日’来形容整治之前的俪都精品街,一点也不为过。曾经这里的大型异型户外广告铺天盖地,高度甚至能直通楼顶,参差不齐,品质不一,遮盖住整面墙体,造成安全隐患,也成为藏污纳垢之处。”李志永说。 通过与行政审批服务局进行联合审批,桓台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加强户外广告的规范化管理,严把户外广告设置关。与此同时,对城区范围内一店多牌和楼顶广告进行彻底治理,拆除一店多牌370余处,楼顶广告82处,对俪都精品街和中心大街视觉品质进行综合提升,户外广告的设计遵循既统一标准、又充分凸显个性化的原则,避免千篇一律,彰显城市美感。 “城市美了,咱住着不就更舒心吗?”李志永笑着说。 用“工匠精神”管理一座城 公园应该是什么样子?唐山镇的群众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 上午10点。唐山镇文体公园。 孩童在滑梯和秋千间爬上爬下,喷泉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篮球场传来喧闹声。买菜回来的居民恰好经过,在长椅上稍作休息,手机点开,连接免费wifi,刷几个家长里短的小视频,耳边有欢声笑语,触目是一片掩映在花红柳绿里的喜乐安宁。 占地1.7万余平方的公园看似不大,却内藏乾坤:儿童游乐园、城市书吧、公园健身步道、笼式篮球场、笼式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活动空间一应俱全;引进智能健身设施、互动声光景墙、音乐喷泉、多功能攀高旋转滑梯、环形秋千、沙池等设施,增加公园内互动性、参与性、趣味性体验。更有一座“五星级”公厕,引得来往群众纷纷侧目。
甫一开园,公园便成为居民家门口不折不扣的“网红”打卡地。 这是一处“公园+”模式的有效探索,衍生出例如“公园+体育”“公园+阅读”等多个休闲功能模块,着力拓展绿色公共空间,将更多的绿地建在群众身边,为群众创造更加靓丽、时尚的公共活动空间。 “也打开了唐山镇城镇发展的格局。”唐山镇镇长于应心说。镇政府驻地不远处就是东岳集团,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产基地、中国氟硅行业龙头企业。“东岳集团有近8000人在唐山镇居住生活,如何在满足县城西拓、企业引才留才和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捷舒适的需要中实现平衡,让群众生活更有质感,是我们放在心坎上的事。” 用“工匠精神”打造的公园是什么样子?因地制宜,全域公园规划“见深度”;问需于民,完善基础设施“增温度”;长效管护,精细维护养护“加力度”:刷新镇域颜值的同时,将城乡融合发展的基因一并揉进去,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出门赏景、起步闻香的惬意生活,品质生活可触可感。 用更多精致细节,让生活更贴心 一个300平方米的垃圾湾,“摇身一变”成为600平方米的“福寿湖”; 一条800米长的垃圾河,成了景致秀美的观光河道; 完成绿化1.28万余平方米,建设硬化停车场11处、3200余平方米,墙体彩绘9000余平方米,利用整治后的闲置地,投资130余万元建设“长者食堂+幸福院”,实现村集体增收15万余元……
在后诸村,“魔法”一样,一切仿佛皆有可能。 “这都得益于桓台县推广的‘党建引领、一网三联、全员共治’乡村治理模式。我们发动全体村民力量,在做实积分运用上下功夫,让信用积分渗透到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激活乡村治理的微单元和神经末梢,达到强村富民的最终目的。”桓台县唐山镇后诸村党支部书记于光友说。 坚守二十余载,村庄的每个变化都在于光友的脑海里复盘过一遍又一遍。 后诸村个体户多,家家户户都想着能在不占用自有场所的前提下,拓出更多空间堆放杂物。一户动,户户跟,曾经的村子里搭满了违建,占道堵路影响出行不说,还在邻里间惹出一波又一波难以调解的纠纷。 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光友决定从拆除乱搭乱建开始,清出一块,发展一块,盈利一块,把村庄治理与富民增收两股劲儿使到一处,努力做到村庄治理与村集体增收两不误。 “村集体拿不出太多钱搞建设,一拆一建得花不少钱,咱得让老百姓看到光亮,跟着咱干不吃亏,这样才能把大家的积极性激发出来,把村两委的凝聚力汇总起来,让村子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路子。”于光友说。 以问题为导向,聚力攻坚破难。后诸村以村庄清洁行动、农村“五治”工作为抓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做实做细各项工作,一系列具有“后诸特色”的工作方法应运而生。 按照“地域相连、居住相邻、户数相近”原则,村庄划分为四个网格,每个网格150余户。村“两委”成员担任网格长,由党小组长及村民小组长担任副网格长,挑选责任心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村民代表30余人担任网格员,搭建起“网格长——副网格长——网格员——联系户”四级网格管理框架,确保“一网三联”坚实有力。 竖起一杆高高飘扬的党旗,干部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快速提升。于光友开始琢磨与工作挂钩的考核制度。 在“一人一登记、一月一公示、一季一评比、一年一评优”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月一小奖、一季一大奖、一年一重奖”考核评优制度。创造性地将年底福利和信用积分挂钩,搭建起“福利变奖励、志愿联积分、积分联奖励”的“一变二联”积分兑换体系,鼓励村民为擦亮自己的“信用招牌”不断努力,环境整治由过去“村两委单枪匹马、焦头烂额自己干”转变为“党员群众齐上阵”,仅环境卫生一项每年就能为村里节省资金20余万元。
上午11点。后诸村幸福食堂。 大大的“孝”字写在迎面的照壁上,松鹤环绕,祥云添彩。院子里安置了几处活灵活现的小鹿景观雕塑,运动器械有序摆放,用完餐后的老人在院子里结伴散步,八九十岁依然精神矍铄。 餐厅宽敞明亮,桌椅摆放整齐,正中间支起的一块小黑板上工工整整抄录着一周食谱:萝卜炒肉,金针菇鸡蛋汤;茄子炒肉,菜葫芦鸡蛋汤;青椒炒肉,菠菜鸡蛋汤;三鲜水饺…… 荤素搭配的食谱熨帖了老人的胃,温暖了在外奔波的儿女们的心,也为村庄的村风家风传承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你看村里很多人家门口都摞着红砖块吧,今年开春以后,回来村里整修房子的人越来越多。”于光友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骄傲,“村里环境好,经济好,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水电暖气一应俱全,在外的村民愿意回村发展,咱举双手欢迎!” 如今的后诸村,把环境整治列入村规民约,督促引导每家每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通过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统一思想,不断壮大环境整治集体意识,形成全村上下主动参与整治、自觉爱护村居环境的良好氛围,让美丽宜居成为村庄常态。 管理是手段,服务是目的。城市管理最终指向服务群众,服务是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用全民城管长效机制,将大整治大提升的阶段性成果落到实处,正是我们在学会倾听的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中心的一项重要举措。”淄博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窦修刚表示。 在此基础上,采取基层群众自治、多方合力的方式,兼收并蓄吸纳人民群众提出的好对策好建议,使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成为有益补充,是城市管理守正创新的一次突破和有效实践。 时代在变,城市管理方式也在变。 小到一株修剪地憨态可掬的绿植、一个囊括“信用+智慧监管”的门店二维码“身份证”、一米专门为非机动车停放装设的围栏、一个“门前五包”管理标准公示牌、一个智能垃圾分类房、一个便民摊点安置处; 大到一个美丽乡村,一个全国千强镇,一个中国百强县、一座全域公园城市——“我们将包含精细管理大提升、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大物管’建设、新型智慧城管建设、‘全民城管’建设、城管队伍规范化建设在内的‘六大工程’与城市各项需要巧妙融合,只要是对人民群众有益,对城市发展有所助力,我们的城市管理多‘精细’都不为过。”窦修刚说。(文:陈鸣飞通讯员:杨东刚、焦玉涛、图片由淄博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