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要闻
淄川区积极探索“公园+”模式打造现代化张相湖体育公园——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典型经验之一

发布日期:2022-05-27 09:10:56 浏览次数: 字体:[ ]

    自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淄川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打造“生态为基、四生共融、五维同建、城园合一”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为目标,结合本地实际,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了一批城市绿地公园,积极探索“公园+”模式,倾力打造全域公园城市,张相湖体育公园便是淄川区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公园+体育”模式的一个缩影,让广大群众沉浸式体验建设成果。
    一、坚持规划引领,确保建设质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聚力城市品质提升,结合城区现状及周边环境,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建设提升综合性公园9处,口袋公园、街角公园19处,社区游园26处。2022年,淄川区围绕孝妇河沿线,实施了柳泉湿地、留仙湖公园、成语公园等8处景观公园建设提升,将满足沿线6个镇办、12万名群众休闲、娱乐、健身需求。为缓解淄川城区南北公共服务设施不均衡的矛盾,在统筹考虑人口密度、城市功能、产业布局以及体育公园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实施建设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面积37亩的淄川区张相湖体育公园项目。该项目位于淄川城区北部、胶王路以南,孝妇河沿河东路以东,以体育运动设施为核心进行规划,采用“现代、活力、舒朗”的设计风格,引入未来社区概念,建立智能化、数字化的设施,形成数字社会城市公园单元系统,打造体育设施多样性与专业性优先的体育公园。
    二、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品质
    在全域公园城市建设中,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把满足广大市民的休闲体验需求放在首位,张相湖体育公园项目建设更多考虑菜园社区、朱家社区等周边居民的感受,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建议,打破“千园一面”的局限,构建“一园一品”的格局,不断完善公园服务功能,提升城区空间品质,促进城市景观面貌和市民文化生活“双提升”。按照人性化、现代化、完备化要求,将公园分为休闲运动区、河流景观区和草坪景观区,合理设置儿童游乐设施、茶叙吧、休闲座椅、标识系统等便民服务设施,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的多元化休闲运动需求。其中,休闲运动区建设五人制足球场2个、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2个、排球场1个、门球场1个、乒乓球场2个及1条环形健身步道。同时,坚持“精致、精心、精准”将海绵城市、生态城市理念融入体育公园建设中,采用透水铺装、透水混凝土等材料,切实改善城市生态能力。
    三、保持见微知著,彰显公园特色
    张相湖体育公园充分把淄川区地域文化、人文价值融入公园建设之中,为市民打造有故事的公园、有文化的绿地、有欢乐的热土、有梦想的空间。紧扣体育特色和便民利民两大重点,合理划分不同的运动空间和面积,配备充足且实用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保持运动空间的相对独立性,能够同时开展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避免出现“广场舞与篮球场地激烈争抢”的现象。在突出“体育”的同时,公园把体育运动和绿地景观有机融合,设置了观景亭、溪流、景观桥、休闲广场、景观廊架等景观,打造特色园林。绿化种植风格以“简约大气”为主题,着力打造“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绿色游园景观,栽植大量遮阴树木,确保夏有林荫、冬有暖阳,让市民在开展体育锻炼的同时能呼吸新鲜空气,欣赏优美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