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要闻
沂源县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匠心打造全域山水公园城市

发布日期:2022-11-22 09:15:07 浏览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沂源县依托山水生态资源优势,紧紧围绕打造“生态高地”目标,将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和城乡环境大整治深度融合,与果业振兴、“沂源红”民生综合体项目并列为镇办“三大”民生工程来抓,将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积极探索全域公园城市建设“沂源模式”,聚力打造“近悦远来、有温度、可感知、会呼吸”的精致小城。目前,全域公园城市建设项目序时推进,年度确定的32个重点建设项目已全部开工,完成年度投资8.065亿元。

    一、既抓“大”又抓“小”,扩充城区绿色版图

    坚持“大、美、静”是公园,“小、精、灵”也是公园的原则,一方面,按照公园城市总体规划,通过优化整合城市空间布局、公园体系、生态系统、环境品质、风貌形态、以山而定、量水而行,着眼构建城市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将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努力形成全域“大公园”。另一方面,从“微小”处着手,结合实际,见缝插绿,巧妙利用空间,在选址上,改造城市边角地、废弃地、裸露地、三不管地,腾退出用地建设“拇指公园”、网红卡口等小微景点,优化绿色公共空间服务水平,扩充城区绿色版图,提升城市形象。

    二、既抓“点”又抓“线”,形成生态绿化体系

    突出“点”的建设,以城区居民密集区和主要道路节点、城市主要出入口等为重点,打造城市公园绿地,年内全县拇指公园数量将达到65处。注重“线”的延伸,拓展城市绿化路网。坚持绿化与道路建设同步,注重植物品种造型、色彩搭配,力求“一街一景”“一路一品”。在城区瑞阳路、新城路实施14公里绿道建设工程;注重县乡道林荫道路、河道建设,结合“留住最美乡愁·建设醉美果乡”行动及沿河、沿主干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双沿”行动,将有条件、可拓展的块状绿地为“珠”,串绿成线、串珠成链,努力做到“树不断、路不断、林荫不断、景不断、灯不断、设施不断”,构建“串珠式”公园绿地网络和公共空间网络。强化“面”的融合,构建城乡绿化体系。充分利用现有道路骨架及规划路网,结合“山、水、城”的自然格局特征,将“绿网、水网、路网”有机结合,构筑“城乡一体、山水相连、低碳节能、衔接方便”的绿道网络系统,基本形成了城市绿地与河道相互协调的大生态绿化体系。

    三、既抓“新”又抓“旧”,提供品质休闲场所

    按照系统化谋划、项目化推进、示范化引领、精品化打造的思路,高标准推进32个全域公园城市建设项目,实施全域增绿行动。同时,针对现有公园存在的建园年代久远,内部设施老旧、环境卫生差、植被景观杂乱等问题,加强对老旧公园的管理和品质提升,对公园的布局、功能进行优化,更新绿植,新建花坛、步道、长椅等设施,为市民提供高品质休闲娱乐场所。实施“金角银边”示范场景营造,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大力实施社区公园和小游园、微绿地建设。今年以来,共栽植补植各类乔灌木500余株、各类地被50万余株,铺设草皮3000余平方米。

    四、既抓“融”又抓“合”,聚力绘就最靓底色

    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同步推进。通过公园城市建设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场景、新消费,提升城市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撑作用和承载能力。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资源,通过“农旅融合”,让农耕文化、田园风光、自然之美成为大美乡村的最靓底色,全力建设“一街一风貌、一村一品质、一镇一特色”的全域美丽乡村,聚力打造“万点乡愁·韵染沂源”,努力形成“看山、望水、忆乡愁”的浓厚氛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