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开启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加速度” | |||
|
|||
今年是全市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开局之年,淄川区紧紧围绕“生态为基、四生共融、五维同建、城园合一”的总体思路,坚持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和文化“五化”同步发展,大力实施“增绿、提质、添彩”三大工程,高起点、高标准策划实施了“十大行动”建设项目48个,其中市级40个,总投资244.82亿元,2021年度投资124.59亿元。目前,40个市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100%,共完成投资28.62亿元,完成投资率22.97%,已完成建设项目11个,项目完工率27.5%。 一、强化责任细化落实,增强工作“落实力” 成立全域公园城市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由区委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合力推进,确保项目建设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推进无死角。细化量化“十大行动”工作任务,对照时间节点,制定详实任务推进清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每周更新工作进度,每月开展核查督导,切实通过“有形抓手”推进工作落实。同时,区政府分管负责人分别于3月份、6月份、7月份组织召开全域公园城市建设推进会,传达新思路,部署新要求,并就各牵头部门单位涉及项目职责进行分解部署,全力砸实每个项目。 二、加大公园绿地建设,提升群众“幸福值” 保持“建好城市为人民”的初心,按照城市公园、带状公园、社区公园、街头游园的层级体系,通过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建议,打破“千园一面”的局限,构建“一园一品”的格局,促进城市景观面貌和市民文化生活“双提升”。今年以来,新改造园林绿地80万余平方米,新改建社区游园、街头游园26处,重点对留仙湖公园、南部森林公园、体育公园等5个综合性公园实施升级改造,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绿化景观效果,打造完善活力健身、休闲娱乐的集成空间。同时,充分利用街边路口、楼头街角等小块地,采取增补新植绿化、安装健身器材、增设休憩座椅、建设文化长廊等方式,改善城区公园绿地分布不均的现状,让市民出行500米见园、300米见绿,真正实现“出门进园、转角遇美”的景观效果。 三、推进城市绿道建设,编制城市“绿脉网” 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持续打造精品绿道,做好“绿道+生态、绿道+体育、绿道+民生”等文章。深挖公园潜力,依托留仙湖公园、柳泉湿地、潜流湿地、南部森林公园提升改造,建设“可走、可跑、可骑”的综合城市绿道。围绕将军西路、松龄西路等10条道路绿化提升及主城区鲁泰文化路、松龄东路绿道建设,打造“环城、顺水、连景”的绿道网,连接多样化城市资源,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游憩健身、绿色出行的步行和骑行空间,将沿路公园、广场“串珠成链”,提高城市“颜值”,涵养城市生态。今年以来,全区新建公园休闲健身绿道6.5千米,绿化整治提升18万余平方米,新建道路两侧绿道4千米。 四、加强生态绿化修复,提升城市“印象分”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整体规划、科学部署、因地制宜,加强对山体、水体、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持续推进幸福美丽河湖创建、孝妇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对孝妇河、淄河、范阳河等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孝妇河生态修复项目已完成拆迁总量的40%,拆迁面积10万余平方米。注重源头治理,实施杜坡山等黑臭水体治理改造工程,实现雨污分流,改善水体水质,有效恢复水生态系统,优化升级滨河景观,使绿地景观和水系有机结合,打造集时尚运动、文娱交流、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城市风貌,形成清水润城、市民亲水近水的公园城市水环境。依托荒山绿化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逐步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涵养为基础,休闲运动、文化体验为主题的城市郊野公园。今年以来,实施山体绿化2000亩,新植各类苗木26.94万株,重点打造蒲笠顶郊野公园、团山公园和废弃矿山修复潮玩基地项目。其中,废弃矿山修复潮玩基地项目占地230亩,一期建设项目计划2021年8月底建设完成并交付使用,集“青年先锋、艺文美育、自然科普”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雏形初现。 五、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城市“一体化” 深入推进“绿满乡村”五年行动,对70个村庄进行绿化美化提升,大力实施乡村绿化、水质净化、河岸绿化,绿化提升面积15万余平方米。群策群力,引导村民积极开展庭院绿化、荒山绿化和房前屋后绿化美化,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村居、示范路,全面提升村庄生态景观品质,改善城乡人居生态环境。加快城乡公园一体化建设步伐,打造美丽乡村,始终坚持功能性、实用性、特色性的建设理念,依托各村镇现有健身广场、文化广场、休闲广场等活动场所,实施村镇公园建设,打造兼具产业功能和绿色生态特征的村镇公园。今年以来,建设完成镶月湖湿地公园、东笠山村华耀广场、康家坞三台山公园等6处集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村镇公园。同时,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业态,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生态综合体,将产业、生态、文化深度融合,实现生态效益更好的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点打造黛青山田园综合体、中正富硒农场田园综合体、久润富硒田园综合体、牛记庵田园综合体4处田园综合体。 六、实施文化体育提升,激发城市“活力度” 在全域公园城市建设中充分融入文旅元素,挖掘提炼当地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有机融入个性明显的文化元素,打造一批文旅精品,建设“青未了”精品旅宿乡村旅游项目,淄博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创意园项目。将淄川文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集博物馆、图书馆、剧场、市民娱乐为一体的淄川文化中心项目,打造文化名片。合理规划布局体育公园建设,不断完善城市活动空间、休闲空间,大力满足市民户外休闲、运动健身等活动需求,着力解决体育公园分布不均覆盖半径不足等问题,呈现以淄川体育公园、张湘湖片区体育公园、南部森林公园、淄川体育场为点,社区游园、街头游园体育健身设施为面的城市运动健身新格局。 下一步,淄川区将紧紧围绕全域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要求,坚持整体规划、分步推进,根据近期、中期、远期建设任务,盯紧每一天,抓牢每个人,砸实每件事,千倍努力,万分实干,为全域公园城市建设赋能加力,贡献力量。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