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委员第1205090号提案的答复 | |||
|
|||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关心和关注。按照《关于公布淄博市市级政府部门职责边界清单的通知》,我局负责城市规划区内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按照《淄博市城市古树名木管理办法》,区、县园林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古树名木的管理工作。针对您提出关于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五点建议,我们认为您的提案非常好,市城管局2019年以来围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做了许多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提高养管水平,把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做好、做实。 一、开展古树名木数量统计和信息采集工作 (一)完成全市古树名木数量、树种统计工作。截止2020年底,全市古树名木数量达到2091株,其中100-299年的1524株,300-499年的414株,500-999年的136株,1000年以上的17株。全市古树名木种类达到50种,分属25科,42属,其中国槐、侧柏、枣树、柿树数量最多,约占全市古树名木总数的85%;银杏、流苏、黄连木、板栗、皂角、五角枫、柳树等约占全市古树名木总数的10%。全市古树名木主要分布在博山、沂源、淄川,其数量占总数一半以上。 (二)完成全市古树名木列表信息采集工作。古树名木信息每5年核对一次,2020年我局对古树名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地理位置、GPS定位数据、管护人等信息进行了核对,共采集古树名木四季照片约1800幅,进一步完善了我市古树名木列表信息,并将电子档案上传至智慧城管平台。 (三)组织进行古树保护标志更新工作。城市古树名木分别在1998年、2003年、2007年进行过统一的挂牌保护工作,鉴于较多保护标识已经破旧、老化或丢失,我局根据更换计划,经过信息核对、标牌设计、打版制作等过程,2020年为全市1030株古树更换了标识牌。 二、实施古树名木修补复壮项目 按照“分批实施,因树施策”的原则,我局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古树名木修补复壮项目,共修补复壮古树34株,其中博山16株、淄川5株、沂源13株。项目根据实地勘查和研判结果,查明古树衰弱原因,针对个体情况制定修补复壮方案。主要采取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架设围栏、打硬支撑、设软牵拉、铺设通气透水管网、挖复壮沟或复壮井、树洞修补、裸露木质部防腐等措施。目前这些古树的长势得到改善,发叶量和抽枝量明显增加,修补复壮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各区县也积极申请资金,在古树复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桓台县对王渔洋故居的古槐进行了围栏保护,对古丁香和古海棠进行了支撑保护;沂源县对燕崖镇神清宫古赤松进行了土壤改良和支撑保护;博山区对后峪村古银杏进行了土壤改良和树洞修补等。截至目前,各区县共修补复壮古树90余株。 三、建立古树名木安全巡查制度 2020年1月2日,我局下发《关于开展古树名木安全巡查工作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开展古树安全巡查工作。各区县每季度对辖区内古树名木至少逐一排查1次,对生长异常的古树(病虫害严重、树体腐烂、树体损伤、生长环境异常、人为破坏、树体死亡等)和存在的安全隐患(树体劈裂、主干倾斜、火灾隐患等)及时采取措施,形成巡查记录。城管局每季度进行安全巡查,发现问题即时下发整改通知书并落实整改情况,逐步建立起古树名木管护的长效机制,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 2020年古树巡查共发现问题110余处,已督导各区县及时完成整改65处,包括加强水肥管理,加固古树,清理垃圾,修剪枯死枝,修补古树围栏,病虫害防治等,对于不能即时整改的古树,将按照轻重缓急列入每年的古树名木修补复壮计划。 四、修改《淄博市古树名木管理办法》、编写《淄博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技术规程》 由于机构改革职责变更、古树保护工作中出现了新情况、新矛盾,《淄博市城市古树名木管理办法》已不能适应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目前,我局已对原办法进行了3轮修改,由原来的14条增加为21条,对行政主管部门、分级保护标准等内容作出调整。另外,完成了《淄博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技术规程》的编写,为今后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持。目前,《办法》和《规程》已经挂在政府网站,征求公共意见。 五、技术创新 (一)首次使用“幼树靠接”技术。在对淄川区昆仑镇磁村片区小范村幸福院内的古流苏B93采取“幼树靠接”技术,将幼树靠接在古流苏树干上,形成的愈伤组织将二者结合为一体,再进一步分化形成新的木质部、韧皮部及输导组织,幼树吸收的水分、养分可以向上传输、供给古树,这相当于给流苏做了一项“根系移植”的手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古树的水分和养分,逐渐恢复树势。这是我市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首次采用“幼树靠接”技术,具有一定的示范和指导意义。 (二)研究确定五角枫病虫害类型。在对淄川区鹅庄乡杨家直至岭半岭五角枫B229现场勘查时发现,该树侧枝基部膨大,密生小枝,怀疑为丛枝病,并进行了修剪。在项目后期养护中发现病枝结果,与丛枝病不符,解剖分析确定该病实为桑寄生,是植物的一种寄生现象。该现象在北方较为少见,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广泛宣传,提高群众古树名木保护意识。古树名木普遍分布在较为偏远的地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住环境的改善,古树周围的生长环境遭受破坏,硬质铺装致使古树周围土壤受到污染,伤害古树的根系,破坏了古树的生存环境。然而社会上对古树名木的认识普遍不高,对这一珍贵资源重视不够,群众保护意识较差,甚至做出一些破坏行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亟需受到关注和重视。我们将结合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宣传,进行正面引导,营造全民爱树的社会氛围。 (二)积极申请,保障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市区两级都面临着古树名木管护工作资金缺口大、技术落后、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目前除临淄、高新区外,其他区县对古树名木管护不列专项资金,造成管护工作缺失。我们将积极申请资金,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寻求市场化方式,引进高科技设备和技术,做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