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要闻
周村区南郊镇大整治“奖惩并济”激发全民参与活力

发布日期:2020-08-13 10:28:12 浏览次数: 字体:[ ]

    为切实推进全镇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行动取得实效,本着“奖励先进、惩戒后进”的原则,周村区南郊镇实行“以奖代补”、“奖惩并济”,多措激发基层群众参与整治的积极性,将城乡环境大整治向常态化、纵深化推进。

    一、全员发动,以奖优罚劣激励干群动力

    突出“两大群体”引领作用,发挥“三驾马车”护航功能,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大整治大提升的内生动力。“两大群体”指的是干部队伍、党员和村民代表。为让干部在状态、有激情,激励干部在大整治工作中担当有为、摔打淬炼,每季度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打擂台、比高低、看实绩、找差距”现场评议会,在干部选拔使用上看实绩、重公认,坚持“有为”才“有位”,打破论资排辈,极大提振了干部精气神。今年,5名公开遴选的村书记到薄弱村任职,村党组织凝聚力、执行力明显提升。依托每周召开的全镇大整治大提升现场会,由镇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周三随机点评问题点位,周六查看督办问题整改,邀请各村党员、村民代表现场参与监督,将“两看一查一改”的闭环工作机制落到实处,进一步形成城乡环境常态化整治氛围。“三驾马车”指的是周六义务劳动、美在家庭、村民福利。建立“镇—包片包村干部—村”三级联系制,全镇各村每周六组织党员、村民代表、一般群众开展周六义务劳动,以村为单位每周选取1处问题点位实施集中整治。发放《致群众的一封信》1.1万余封,将城乡环境治理成果与村民福利挂钩,对房前屋后乱堆乱放、农村“四大堆”等问题进行集中清理,严格落实村民福利扣减措施,倒逼群众守好自己的“责任田”。组织村民积极参与“美在家庭”创建评比,每月组织专人进行考核评优,将奖励资金发放有重点地向一般群众倾斜,进一步鼓舞干劲、激发动力,解决“党员干部干、群众站着看”的问题。

    二、科学奖惩,以制度管理推进工作落实

    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印发《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行动考核排名奖惩办法》,建立“市第三方考核、镇整治办考核”相结合的结果运用机制。根据市第三方考核结果,对每月参与市第三方考核的村进行排名,根据全镇在全市考核名次,分档确定具体奖惩办法。全镇排名全市前30位,对考核成绩好的村予以奖励;排名30-60位,无奖惩措施;排名后30位,将扣考核成绩差的村相关经费,根据情形研究追责问责措施。建立镇对村考核评价机制,由镇整治办结合市、区两级督办问题,对全镇各村每日督导巡查、制定问题台账、督办限期整改、逐项对账销号,月底根据各村问题整改情况及实际工作成效进行考评排名,对排名后5位的村进行约谈,对连续两次排名后5位的村启动“红黄牌”管理,对连续三次排名后5位的村启动党纪政纪处分。通过两种考核结果运用,在全镇各村真正形成“一盘棋、一股劲、一条心”。

    三、强化思维,以资源整合弥补财力短板

    为确保整治成效不反弹、防范问题死灰复燃、弥补资金亏空短板,南郊镇以“三种思维”破解难题。强化“有解”思维。做好乡村振兴结合文章,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作用,加强政策引导支持,鼓励发展村集体经济,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多方筹措政策资金,今年全镇共计整合涉农资金1730万元,专项用于乡村振兴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聚力改善提升村容村貌。强化“市场”思维。采取市场化项目化方式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引进山东天海物业公司,专门负责全镇垃圾收集清运、垃圾分类等工作,健全辖区环卫保洁网格化工作体系,形成“公司—经理—环卫工”三级责任制,垃圾收集设施实现“撤箱换桶”,在全区率先完成 “四色”垃圾分类桶布设。通过加强行政管理,将企业垃圾费用收集起来,加上每年每户60元的垃圾费和区级财政补贴,基本实现环卫公司垃圾收集清运收支平衡。强化“用人”思维。打破传统工作模式,整顿劳务派遣人员队伍,优化城管协管员、环保网格员力量,将内勤服务全部转变为外勤巡查,定人定岗专职负责路域环境、工业企业日常巡查工作,对于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上报整改,属于村级责任的及时交办,提升工作实效。建立《南郊镇协管员、网格员管理及考核办法》,结合每日解决问题数量,增加每月外勤绩效奖励,提升工作人员处理问题的积极性,以强管理、重实效的队伍建设,实现“要我管”向“我要管”的转变。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